为什么行业“出不去”广东?

日期:2022-12-11 21:02:39 / 人气:241


近年来,越南制造业发展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早在今年一季度,越南出口“超越深圳,赶超广东”的话题就曾掀起一波讨论热潮。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2.61万亿元,其中出口1.53万亿元,增长12.9%。同期,越南进出口5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825.2亿美元,增长17.3%。
越南会成为这波产业转移中的下一个“世界工厂”吗?这对中国出口产业链会有多大影响?
类似的讨论已经持续很久了。前几年,外交学院的石狮教授去越南和广东做调研。在后来出版的《溢出》一书中,他引用了河内国立大学下属经济大学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阮德成的经典评价来概括越南的发展逻辑——“因为我们有广州”。
《溢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历史》,中信出版集团出版,2020年1月。
越南的崛起伴随着与中国合作的深化。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到2302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今年11月1日,两国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被外界认为是两国贸易进一步升温。
至于两国的“密切关系”,阮德成曾说:“越南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中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嵌入合理的位置,搭中国的便车去发展。越南不需要有自己的产业政策,因为它有‘广州’。”
01
“迁移”顺序
“广州”对于越南的重要性从何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阮德成所说的“广州”其实是指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省份,是越南对华贸易的重要场所。
分析称,越南对华贸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逆差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越南对中国大陆、南韩、东盟和中国台湾省都有巨额贸易逆差。从这些地方的进口超过了越南进口总量的2/3。相比之下,越南对美国和欧盟有巨大的贸易顺差。
图片来源:溢出
越南从中国进口什么?
统计显示,越南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终端产品,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零配件、半成品等。).一方面,从越南来看,以三星为首的手机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而电子元器件的进口占越南年进口总量的60%以上,其中70%来自东亚,30%以上来自中国,基本享受零关税。
越南统计总局前局长阮碧琳曾说:“越南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农业和加工制造业,我们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换句话说,“广州”首先能提供给越南的,是其作为后备军进入“世界工厂”所必需的产业链支持。
提出了一个“工业的终结”的概念。工业革命以来,每一个新的革命产业,最终都会带着地区间的各种势能差异向外转移。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直到停留在某种形式,形成“最终”。
按顺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重化工业,“大致止于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电子技术产业。由于对重化工业的高度依赖,中国也有很大的优势,但有些环节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产业,主导力量是创新。其中,美国的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商业模式创新依赖大市场,而中国有一定优势。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4647943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制造业的迁移逻辑处于生产流程跨国分工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粗略衡量一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过时。同一行业不同生产工艺或环节的技术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工艺的附加值也不同。
就越南而言,转移的组装环节通常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供应链需求低、人力成本高的环节,对应的是越南的优势。而生产过程中越是某些环节转移到越南,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就越大,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很深的“嵌合体”关系。
02
制造逻辑
这种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它以更高的视野构建了一个国际政治经济解读框架:越南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大国博弈下的“生存战略”导致了越南承接产业转移。
如果回顾过去几轮产业转移中东道国的产业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本、韩国等。建立了包括重化工业在内的“独立经济体系”;另一类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把自己的产业嵌入英美等国的经济秩序中。
详细分析了两类国家的发展过程。
日韩的崛起时间是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的几十年。在这个时间差内,技术的扩散使重化工业的效益降到了平均利润率水平,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资本短缺的后发国家来说,发展重化工业不符合市场环境下的比较优势。所以两国都走向了财阀经济,并努力消化它带来的问题。
而主要受市场经济逻辑驱动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并没有刻意追求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原因是,由于各自的历史渊源和国际环境,只要简单地嵌入英美的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各种经济成分都会在一个远大于自身的市场空间内达到平衡。
越南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面对国际环境带来的“安全焦虑”,越南有力量发展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要与美国“结盟”,必须受到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约束。根据总结,越南面临着与日本和韩国类似的情况,但“它很可能会走一条更接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很难在越南安家。
“贸易嵌入美国体系,生产嵌入中国体系”,最终成为越南的发展路径。
即使是最近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越南也有一个劣势——人才,短时间内很难克服。
发现虽然一直有关于苹果代工厂搬迁的传闻,但实际上中国在苹果代工厂的地位依然稳固。根据他获得的数据,2015年苹果全球33家代工厂中有30家位于中国;2019年的59家代工厂中,仍有52家位于中国。
图片来源:《溢出》。统计的组装厂主要有富士康、和硕、仁宝电脑、纬创、广达电脑,但不包括主要进行维修保养的厂商。
用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波拉尼所说的“默会知识”,即只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个人理解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在中国,一批拥有“隐性知识”的技术工人是留在制造业的重要原因。比如,即使是模具的设计,也涉及到功能的实现、设计的配合等一系列“非常细微的事情”。只有有经验的大师才能想出巧妙的方案。
越南在这方面能超过中国吗?据分析,短时间内可能很难。究其原因,中国的人才储备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外资企业进入后,“这个高层次的人才库找到了出口,冲了下来。”
03
广东“力量”
当视角下沉到人的层面,就能看到越南制造背后更多的“广州”印记。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4823502
据显示研究,越南承接的制造企业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这些有台资背景的工厂,人员结构都比较相似,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工人通常担任当地的管理和中层,他们负责管理越南本地人搞流水线。因为在当地很常见,所以他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中国干部”。
为什么已经进入越南的制造企业仍然无法“离开”中国?一位“中国干部”解释说,“越南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跟不上,从中国台湾省调人太贵”,而在制造业迁移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中国干部”,恰恰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一群人。
广东是“纽带”和“跳板”。
书中讲述了几个“中国干部”的故事。他们可能在四川、湖南等地长大,甚至在其他内陆省市有了第一份工作,但都是在时代的洪流下去了广东打拼。随着广东工厂的北移,他们抓住了新的机遇,共同“走向东南亚”,扩大自己的地盘。他们是越南“新移民”,中国“小镇青年”,广东在东南亚的“代言人”。
为什么又是广东?
众所周知,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三贡献一补贴”早早享受到了外资的红利。广东CPPCC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特别是1992年以后,台商在广东的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展示了一份台企在东莞的投资数据。显示高峰期在东莞投资的台资企业超过1万家,包括当时全球最大的制鞋代工企业裕元集团。

作者:恒达娱乐官网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恒达娱乐 版权所有